赛出友谊,收获荣光——辽宁代表队在第十一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绽放光彩
??8月21日,第十一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的大幕在掌声中缓缓落下。辽宁代表团带着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,在这个全国性的舞台上绽放光彩。此次参演,他们不仅展现了辽宁特殊艺术的独特魅力,更在与全国同行的交流中收获了珍贵的友谊、增强了团队凝聚力,让辽宁残疾人的美好形象深入人心。
图为第十一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辽宁代表团演职人员
??辽宁代表团的参演作品,如一串深深扎根黑土地的艺术明珠,将地域文化的厚重底蕴与生命力量的炽热温度熔铸于舞台之上,每一个音符、每一段舞姿都流淌着辽宁特有的精神血脉。原创舞蹈《无声的音符》中听障舞者们用肢体写就的“辽河叙事”,以千百次镜前揣摩的表情、淤青膝盖支撑的跳跃,重现着辽河儿女逆境中不屈的身影。锦州京剧《丹心曲?风华颂》将《江姐》的经典片段与三重空间场景交织,细腻的唱腔是红色文脉的当代回响。视障演员甘丰宁、滕紫霏弹奏的《保卫黄河》《快乐的女战士》及《土耳其进行曲》以肌肉记忆构建起黑白键的“立体地图”,悠扬的琴声诉说着辽宁儿女骨子里的豪迈。鞍山视障音乐人王凯的原创歌曲《祖国,我的祖国》,更是黑土地儿女对祖国的赤诚告白。这些节目从排练到成型,倾注了队员们无数的汗水,他们克服身体的不便,反复打磨每一个细节,只为将最纯粹的艺术情感传递给观众。
图为原创舞蹈《无声的音符》展演现场
??在汇演的舞台上,来自全国各地的残疾人艺术团体带来了风格各异的精彩节目,让辽宁队员们看到了特殊艺术的多元可能。从江南水乡婉约的评弹表演,到西北高原豪迈的民歌独唱,不同地域、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以强大的感染力触动着每一位辽宁队员的心灵。演出间隙,辽宁队员们主动与其他省份的同行交流心得。他们分享着各自的创作故事,探讨着艺术表现的技巧,在排练厅的角落、在休息区的长椅上,常常能看到不同代表队的演员们围坐在一起,用眼神、用手势、用简单的话语传递着对艺术的热爱与对彼此的尊重。这份跨越地域的情谊,让原本紧张的汇演氛围变得温暖而热烈。辽宁代表队的队员们也在这样的互动中更加团结,排练时互相鼓励、演出时彼此打气,团队的凝聚力在一次次的协作中不断增强。
??辽宁代表队能够顺利参演并收获满满,离不开多方力量的鼎力支持。省公共文化中心组建省内多名一级编导团队对节目进行包装指导、打磨提升;辽宁日报、辽宁广播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全程关注汇演动态,通过文字、影像等多种形式讲述辽宁残疾人的追梦故事,让更多人了解特殊艺术的魅力;省机场集团、南方航空公司则为队员们的出行提供了贴心保障,从机场接送到无障碍通道协调,细致周到的服务让队员们倍感温暖。正是这些单位的无私帮助,共同托举起辽宁特殊艺术的发展之路,为残疾人搭建了走向更大舞台的桥梁。
图为辽宁代表团演职人员与南方航空机组人员合影
??第十一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虽已落幕,但辽宁残疾人艺术家们的追梦之路仍在继续。带着在汇演中收获的友谊、成长与荣光,他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特殊艺术事业,在多方力量的共同支持下,让辽宁特殊艺术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,向世界展示辽宁残疾人积极向上、自强不息的美好形象。